跳至主要内容

货币流失之谜

货币流失之谜

2014年10月30日 16:17
   有统计显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货币发行量已占全球货币发行量的一半。那么,中国为什么会发行这么多货币?中国的货币发行为何还没引起大通胀?中国的货币发行后都流失到了哪里?会有什么隐患?
   一、货币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货币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什么是M0、M1、M2?中国的货币为何发行这么多?会有什么隐患?
   谈到货币,大家通常想象的是在印钞厂印出来的那部分,实际上这只能叫做高能货币,经济学上称为M0。但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货币不应该仅仅是这些。当你有了现金的时候,你会把部分现金存在银行作为活期储蓄,可以随时取出来,这种活期储蓄其实也跟现金没多大区别,也可以称为货币,经济学上把现金加上活期储蓄称为M1。
   大家可能会问,只是存入银行,M1和M0在数量上就产生区别了吗?答案是区别很大,M1往往是M0的好几倍。奇怪了,只是把部分现金存进银行作为活期储蓄,怎么就会让货币增加了好几倍呢?这就是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
   假设全国人民将现金中的100亿元存入银行作为活期储蓄,那么银行是不需要将100亿元全部准备好等你来支取的。因为从全国平均来看,不可能出现所有人同时都来银行提取储蓄的情况。所以,这100亿元储蓄中,银行可能只需要将其中的10%也就是10亿元作为存款准备金就够了,而另外的90亿元,银行可以继续放贷。当这90亿元的贷款到了其他人手中的时候,这些人也不可能全部放在手上,又会将这部分钱存进银行作为储蓄。
   到这一步的时候,实际上货币已经被部分创造了。
   M1=100+90=190(亿元)
   M1已经远远超过M0。
   这还没有完,当这90亿元的存款进入银行的时候,银行也是不需要全部准备好等你来支取的。银行只需要将其中的10%也就是9亿元作为准备金就够了,剩下的81亿元又可以继续贷出去。就这样循环往复下去,你能看到最后的M1是比较惊人的。
   M1=100+90+81+72.9+……=1000(亿元)
   当然,实际过程比这个复杂一些。在这样的过程中,有一个数据很重要,那就是上面提到的存款准备金率:10%。稍微懂点数学的人就能看出来,这个数据的大小直接决定了M1是M0的多少倍,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货币就会被创造得更多。
   以上是M1的创造过程,M2则是指在M1的基础上增加定期储蓄等部分。所以M2数额更大,但创造过程相似。无论M2、M1、M0,它们都只是在流动性上的区别。M0是现金,流动性最大。M1则是在M0基础上增加活期储蓄,几乎也可以随时支取,流动性稍次于M0。M2是在M1基础上增加定期储蓄,流动性最差。但从货币的定义上来看,它们在宏观经济学中都被称为货币是有道理的。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具有货币创造功能,核心基础是银行无须将所有存款都准备好等你来支取。如果哪一天出现所有人都同时来银行提取存款,也就是挤兑的时候,那整个银行体系就坍塌了,整个货币创造功能也就全部紊乱了。所以在国家垄断货币发行的时候,建立在国家基础上的银行信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民众对银行信用都产生怀疑的话,那对一个国家来说是灭顶之灾。
   二、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
   纸币是一种建立在国家信用上的货币,如果脱离了国家信用,它就是一张废纸。对于国家来说,纸币就像是一张空头支票,国家不需要任何东西作为抵押,想印多少就印多少。自从纸币被创造出来,政府的日子更好过了,首先,它无须担心自身债务,欠债了只需多印钞就行。其次,本国印钞,会造成本币货币贬值趋势,反而刺激本国出口,增加本国就业。最后,印钞是一种政府向民间掠夺财富的过程,而这种掠夺还是非常隐秘的。在印钞的过程中,整体财富增加了,但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增大了。而且新印出来的钱主要进入政府的腰包,部分进入民间,这是一种对民间财富的掠夺。而老百姓往往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手上的货币增加了,财富增加了,反而为印钞拍手称快。
   由此我们能看出,当纸币成为货币之后,货币发行权成了政府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印钞来解决,无论是贪污浪费、银行不良贷款、地方政府债务、养老金黑洞等等,一切的一切,最后的解决途径都是印钞。印钞让一个国家具备了很强的免疫力,其他的经济问题都只像是小感冒而已。
   各国政府都希望发挥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无论欧美还是日本,到处都是量化宽松政策,谁也不想输给谁。只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场大赛的冠军居然是咱们中国。过去两年,我国的货币发行量甚至超过世界的一半。
   三、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权让中国成印钞冠军
   大家迷惑了,论GDP,我们赶不上美国和欧盟,怎么我们的印钞速度却把它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呢?
   这里有个关键的地方。其实外国的政府也特别想使劲印钞,但他们的政府有这个权力吗?在美国,货币发行权控制在国会手上,想印钞需得通过国会同意。而咱们中国呢?我国的货币发行权牢牢控制在政府手上,政府想印多少就印多少,这就是我国印钞速度为何成为世界冠军的最关键所在(部分原因是为了保护出口,被动印钞来平抑人民币汇率)。
   四、房地产投资延迟通胀爆发
   按常理来说,大幅度印钞最大的顾忌就是会产生通货膨胀。最近世界范围内大幅度的量化宽松,产生通胀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是印钞冠军,为什么没看到中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呢?
   首先,中国的货币超发本身并不马上意味着经济的失调和通胀的产生。我们的货币量M2远远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冠军有一定的理由和基础。在美国,银行体系的总资产仅有大约12万亿美元,而股票与债券市场的市值超过了60万亿美元,即在美国经济中直接融资的比例超过了80%。而与之相反,在中国,银行系统总资产超过80万亿元,而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仅仅为20万亿元。资本市场的欠发达使得大量的资金无处消化,进而导致了M2的激增。当然,也正是在目前中国这样的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下,大量货币发行后进入股票市场或者期货市场等黑洞旋涡中。以至于在中国,为了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需要特别多的货币发行。
   然而这不能成为全部的理由,不能说中国的货币超发就没任何问题了。中国的货币超发现在没出现问题,不代表以后就没问题。
   在经济学上,货币发行量代表的只是一个国家通胀的潜力。也就是说,印钞只是代表一种潜力,并不马上产生通胀,从印钞到产生通胀,是需要一段过程来传导的。
   货币发行到通胀的这个传导时间取决于什么呢?我们能想到一些术语,比如产能过剩,假设各行业都是产能过剩,产品供给超过需求,那么即使货币再多,也未必能推高这种产品的消费价格。显然这个传导时间就变长了。
   当然,类似影响传导时间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但这都不是关键。中国为什么从印钞到通胀的传导时间很长呢?关键的所在是房地产。我们只要印出一块钱来,无论这个钱是首先流到老百姓手上,还是流到贪官手上,都被用来推高房地产价格了。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所致,也是中国经济刚刚开始崛起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无论是老百姓还是贪官,都喜欢寻找一种安全感,一种保障。买房就是一种最好的投资,一种最好的安全感,一种最好的保障。
   由此,中国进入了全民买房时代。无论是老百姓还是贪官,只要有了钱,必先买房,无论是一套、两套还是一百套。而用在消费品上的钱却越来越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消费率会越来越低。而像粮食、蔬菜等消费品对应的CPI则没有明显上涨,这就是中国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通胀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中国印出来的钞票,大半变成了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
   有人会问了,那买房的钱不是钱吗?房价不也应该算入CPI吗?还别说,房价还真不能计入CPI。宏观经济学的这种设计是对的,房子属于一种投资,不是一种消费。买了房子,你可以在几年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这是跟消费品最本质的区别。所以,房价确实不应该计入CPI。
   有人说,那房价涨难道就跟通胀无关了吗?答案是,房价涨确实应该跟通胀有关,但计入CPI的应该是房租,而不应该是房价。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无论是房价还是房租,都占据了生活中很大的一笔钱。很多大城市的人都深有感触,自己一个月的收入几乎一半用来交房租了,更别说买房了。也就是说,房子明显是跟通胀有关联的,具体的关联点是房租。
   既然房租要被计入CPI中,而且在生活支出中占据那么大的比例,那么它在CPI中的比重一定要很高才对。问题是,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CPI中,虽然从来不公布权重,但能推算出来,房租所占的比重很低很低。也就是说,实际上是因为这个权重问题,才让公布的CPI比我们实际感受到的要低很多。
   所以,有两个结论是可以得出来的:第一,中国实际的通胀应该比官方公布的CPI涨幅要大一些,但应该还没到很严重的地步。第二,中国大幅度印钞,现在没出现严重的通胀问题,但不代表以后就没问题。只是中国从印钞到通胀的传导过程太长,这种通胀的潜力还没有显现出来。
   五、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也在思考,货币发行权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在政府手上,这种体制好不好?
   对于经济整体来说,这种体制避免了国外政府和国会的扯皮状况在国内出现,提高了政策效率。所以对于一国经济整体来说,这种制度是非常利于发展的。但对于一国民众来说,则未必。类似于中国这样海量的货币发行,更多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政府掠夺了民众的财富,国富而民不富。
   我们应该做的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减少贫富差距,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杜绝贪污腐败,让民众牢牢抓住经济发展的果实,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最有适合学英语的国外报刊大全

最有适合学英语的国外报刊大全 来源   2015-07-09   沪江英语 阅读是英语水平进阶的必经之路,而原汁原味的外国报刊网站、则是保证英语地道不走偏的不二法门。 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浏览外国网站的爱好,一些主流的报刊杂志网站上英文新闻资源丰富,不论你是对什么样的内容感兴趣,养成每天点去外文新闻的习惯,通过阅读最新鲜的新闻事件,感受和揣摩最实用的英文用法,如果能坚持下来你会有很多的收获。 在外文网站的选择方面,BBC、CNN、Reuters、New York Times 等几大新闻网站侧重比较重要的国际新闻热点,而像Daily Mail、Mirror、Huffington Post、Hollywood Reporter 等有不同特色,有些包罗社会万象,有的专注娱乐报道,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总有一款适合你! 以下是英美主要报刊杂志网站大全的汇总,点击最下方的“阅读原文”获得网站的地址链接~ 美国杂志 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 TIME《时代周刊》 Life《生活》 People 《人民》 Cosmopolitan women《世界妇女》 American Home 《美国家庭》 American Child 《美国儿童》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文学》 Scientific American 《美国科学》 Playboy 《花花公子》(只适合成年人阅读) 美国报纸: 最有影响力的报纸: The Los Angeles Times《洛杉矶时报》 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日报》 The New York Daily News 《纽约每日新闻》 Chicago Tribune《芝加哥论坛报》 USA Today 《今日美国》 New York Post《纽约邮报》   较有影响的报纸有: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国际先驱论坛报》 Washington News 《华盛顿新闻报》 Washington Daily News《华盛...

使用Squid搭建HTTPS代理服务器

使用Squid搭建HTTPS代理服务器 发布于 2015年02月25日 由于经常去的一些国外网站如Google、Blogspot、Wordpress被“出现了技术问题”,访问不了,于是我在自己的DigitalOcean云主机上搭建了一个Squid代理服务器用于科学上网。Squid支持HTTP、HTTPS代理,因此能够满足日常访问国外某些网站的需求。然而如果直接使用HTTP连接Squid是明文传输的,在第一次使用时,会马上“出现技术问题”,因此需要使用stunnel加密代理通道。具体配置步骤如下,云主机的Linux发行版是Ubuntu 14.10 x32,如果你使用的是其他发行版,包管理与配置文件路径会略有不同。 安装必要的软件 安装apache2-utils用于HTTP认证文件的生成, apt-get install apache2-utils -y 安装Squid, apt-get install squid3 -y 安装stunnel, apt-get install stunnel4 -y 配置Squid 生成HTTP认证文件,输入对应的密码。这个认证文件用于之后HTTP代理的认证登录,如果不需要登录认证,可以略过。 htpasswd -c /etc/squid3/squid.passwd <登录用户名> 修改Squid默认配置,配置文件位于/etc/squid3/squid.conf。 1. 修改监听地址与端口号 找到TAG: http_port注释,把其下方的 # Squid normally listens to port 3128 http_port 3128 中http_port修改为127.0.0.1:3128,使得Squid只能被本地(127.0.0.1)访问。此处可以修改为监听其他端口号。 2. 修改访问权限与HTTP认证(可选) 若不需要添加HTTP认证,只需将http_access deny all修改为http_access allow all即可,无需下列的操作。 使用如下命令生成认证文件, htpasswd -c /etc/squid3/squid.passwd <登录用户名> 再次打开Squid配置文件/etc/squid3/squid...

浅析PAC,教你动手修改你的PAC文件及user-rule文件实现自动代理

浅析PAC,教你动手修改你的PAC文件及user-rule文件实现自动代理 时间 2015-08-09 13:14:11  阿超的博客 原文  http://www.awolau.com/shadowsocks/start-pac.html 主题 Shadowsocks Shadowsocks作为现在一种很流行的穿墙工具,以其轻量级、速度感人等优点深受广大网友热捧。与VP_N相比,他就像一把锋利的”瑞士军刀”,不用受制于“系统全局代理”模式的困扰,控制更加便捷,基于Socks5安全加密协议,防止GF*W通过分析流量特征从而干扰的问题。而又不像GoAgent这种集中式爬墙模式,一般不会出现全局封锁等现象。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喜欢上Shadowsocks,我相信她一定有给你带来好的体验的方面。 在Shadowsocks里面,系统代理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系统代理模式”,另一种是“PAC代理模式”,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后者,今天这里给大家解析一下PAC模式的原理以及如何修改PAC文件、user-rule文件实现自动代理,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本文更的“科学上网”。 什么是PAC 代理自动配置(英语:Proxy auto-config,简称PAC)是一种网页浏览器技术,用于定义浏览器该如何自动选择适当的代理服务器来访问一个网址。 一个PAC文件包含一个JavaScript形式的函数“FindProxyForURL(url, host)”。这个函数返回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访问规则的字符串。用户代理根据这些规则适用一个特定的代理其或者直接访问。当一个代理服务器无法响应的时候,多个访问规则提供了其他的后备访问方法。浏览器在访问其他页面以前,首先访问这个PAC文件。PAC文件中的URL可能是手工配置的,也可能是是通过网页的网络代理自发现协议(Web Proxy Autodiscovery Protocol)自动配置的。 上面是从维基百科摘录的关于PAC的解释,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图片解释什么是PAC: 简单的讲,PAC就是一种配置,它能让你的浏览器智能判断哪些网站走代理,哪些不需要走代理。用过Shadowsocks的朋友应该会知道, shadowsocks.exe 同级目录下有一个 pac.txt 文件,这正是我们本文刚刚所说的pac配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