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不是翻墙有多难 而是已经没人想要翻墙 Guests Zhen 2015/08/12

不是翻墙有多难 而是已经没人想要翻墙

   2015/08/12

重要的

文/并不大的海

今天,代理又坏了。我和几个朋友又打开微信群,开始讨论如果它就此死掉,下一步我们该换什么别的方法。

最近几个月,这个只聊翻墙问题的群常常被顶在微信第一页。

我现在在用的这个工具一个月60块钱。乍一看,这个数字不高。可如果你从好几年前就开始尝试翻墙,一步步的为这件事花越来越多的钱,就会觉得这个价格其实不低。更为重要的是,当现在我再和人们讨论起“我一个月花在翻墙上的钱有60块”时,绝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WOW,那真是太贵了。”

其实我特别能理解这件事,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翻墙本来就不应该花钱。

早些年,翻墙确实不需要花钱,一个在线代理就搞定了,而且是纯免费的。那时候翻墙需求非常小,不仅是因为那年大家普遍知道的少,更因为那年需要翻墙的网站特别少。偶尔碰到一个打不开的,在线代理输一下地址,看两眼,关掉网页,就算完事了。而随着六七年来多的令人费解的网站一个又一个的变成了404,翻墙,才成了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很多人一听到我抱怨付费的翻墙工具又不好用了,就存在感满满的跑来跟我说自己的免费VPN还很好用。对于这样的人,我历来连回复都懒得写。还在用VPN尤其是免费VPN的人,通常还处在翻墙最最基础的阶段,根本不足以谈论这件事。时至今日,你做许多许多事都要翻墙,甚至看个外国大学官网登登人家的博物馆都要翻墙,请问你每天要连线和断线VPN多少次呢?你耐得住那个烦吗?

如果你承认你其实耐不过那个烦,也就罢了。可如果有人还不知好歹的说自己很耐烦,那才叫贻笑大方。事实上,正因为VPN这种翻墙方式实在太过繁琐和不便,才导致几年以来,常翻墙,愿翻墙,能翻墙,知道翻墙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你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你应该了解这样一句话:不要尝试对抗自己的人性。

今天当代理又坏掉而大家又围在一起吐槽时,我说了一句看上去特别傻逼的话,可这句话却很残酷的是对的。

我说:当我们这群想翻墙愿意为翻墙花钱的人都在一次又一次面对人性中有关失败、挫折、无效努力和麻烦的考验时,全中国常态翻墙的网民可能已经只有总人数的千分之一了,甚至更低。

这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装逼,而是一句实话。



几年的时间足以改变许多的事情,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网民都已经丢失了翻墙这种习惯。一来,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翻墙能带来什么好处。二来,国内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确实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创造出了足以弥补那些该页无法访问们缺口的产品。哪怕,缺口可能只是用泥巴勉强给糊上的。

每当我说出诸如“连我都……可想而知有多少人会……”的句式时,总会遭受到一些精英分子的白眼。原因是,这些尊贵的精英们地位之高,所拥有之多,根本不会使他们面对与我和我的同辈们一样的问题。可是,难道仅仅因为他们的世界里什么问题都没有发生,世界就一片太平了吗?

我常常想起过去我曾经举过的例子。当我放言时常读书的人仅占总人口5%的论调时,那些常读书的知识分子往往对我百般冷嘲热讽。原因只因为,他们身边都是读书人。可是如果我们真正仔细的环顾周围乃至将目光努力放的更长远一些,就会发现读书在当今本来就是一些近乎奢侈的事情,更不要提常读书了。任何一个人都绝不能因为自己身边的读书人多,就尝试否认中国全民频繁阅读率很可能低于5%的事实。换句话说,14亿的5%,就是7000万读书人口了,你觉得中国的读书人口能有7000万吗?

这件事上所反应出来的东西与如今几乎已无人翻墙的本质是一模一样的。如今,需要翻墙的网站是如此之多,翻墙工具是如此脆弱,国内各功能各用处的网站和App是如此之全,在这样的情况下,翻墙还对多少人是一件“必要”的事情?当你一次又一次的连接VPN还没搜完两个关键词VPN又自动断线时,你会不会就那样屈从于百度,并从此忘记了翻墙这件事?

当真正常态化的翻墙已经几乎非付费而不行时,当每个月为翻墙所做的付费越来越高时,当付费的翻墙工具一个又一个的沦陷时,当人们和我谈起翻墙这件事,我还能乐观吗?

而且别忘了,当我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的讨论范围仅仅局限于那些尚存一丝“想”翻墙愿望的人,而这群人在总人口中又占多少呢,这一比例,难道不又比愿意读书的人低的多吗?

每当我这样谈论起翻墙时,除了几天上那么几分钟的免费VPN党,就是一些高技术高门槛高平台的不以为然党,这帮人的论调,比免费VPN党更加荒唐。在他们眼里,只要学会了技术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只要进了名校/出了国/进了世界五百强或中国五百强就没有这些问题了。也许他们真的觉得站在那个高处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放言整个中华大地,又有几个人能有机会站在那样的高处?

还有一些人,每当我谈论翻墙时就会跟我解释,翻墙是政策需要,是迫不得已,翻墙有很多复杂的目的,譬如是为了提高某些信息的获取门槛……说实话,早几年,我也相信过类似的说法,理解过我党我国的某些也许存在的苦心。毕竟我们这些斯德哥尔摩症候患者们,总会有那么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可这么多年看过来,这些幻想我早就全都没有了,原因在于,它们没有一个站得住脚。

中国大陆地区限制访问的网站,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政策和法规限制的管理范畴,几乎任何一个境外网站哪怕只有一次表达了哪怕一丁点不合某类人眼的文字或图片,就会被无情的直接抹去,永无恢复之日,甚至大学资料库和艺术类网站也无法幸免于难。随着时间逐渐流去,我甚至已经丧失掉了最先很多网站被封时内心的那种诧异,因为我知道,即使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禁止访问原因的网站,一样会源源不断的列入GFW的无法访问名单。

而这一切的发生,究竟原因何在呢?我们不知道原因,因为从来没有任何人凭借任何理论来向我们我们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我们所能听到的倒是一些类似于“XX属于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中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互联网违法行为”“中国的互联网世界最自由”等的官方辞令。更为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都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么多东西被夺走了,这么多片地方一块又一块的沦陷了,而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仍然不知道是什么部门的什么人在以什么样的居心背着我们所有人替我们做出了这些“最终决定”。

翻墙工具呢?翻墙工具一个又一个的被追杀。最近两三年,我用的翻墙工具甚至几乎没人知道,而他们的用户量也无一例外少得可怜。使用它们都需要付费,付费是最有效的门槛,足以把相当多数人挡在门外,也足以“确保”用户的始终有限。可这几年来,这样的翻墙工具一个又一个的被端掉,而他们被端掉以后,甚至在网上掀不起什么涟漪。不是因为用过它们的人都没有感情,而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有过它们。

当这些年这些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的时候,我内心已不再有任何幻想,因为我知道,幻想都来源于不了解,现在网上很多的论调,曾经的我几乎都有过,而且我的态度我的言辞,比他们还要激烈的多。可随着越长越大,知道的越来越多,我实际是很幸运的把很多问题都想得越来越清楚了。然而这种幸运并不是人人都有的,也不是人人都认为它是一种幸运,每当把一个问题想的更清楚,我就更确切的感觉到,在很多问题上拒绝人云亦云,叛逆偏激或者被洗脑,是一件有些孤独的事情。

如果在过去时光的某一个瞬间,我因为阴差阳错而错过了那个促使我去不断研究翻墙新办法的理由,我会如何呢?我不愿去设想这样一种可能,因为这种可能的答案实在太过清晰,我身边到处都是答案。确实,我没有出身优越,也没有天赋异禀,我从小到大并未足够努力,使得我在某个年纪突然幡然醒悟之后开始努力之后,却仍然不能快速脱离我所处的境况。可事实也是,因为运气和许许多多原因导致意识不到这些事情的人,远比我之上意识的到这些事情的人多,而且多的多。

早些年,我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这就叫年轻。等过了一个年纪,我脑袋里早已不会常常有这些没有必要的想法。可每当我一次又一次不断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我不免又想,这样的状况,会持续多少年呢,难道会永远持续下去吗?难道中国人真的自信自己的14亿人能够对抗剩下将近60亿人的智慧吗?不,我不认为是这样的,我相信终归有一天,今天发生的这些事情都会改变,世界各个地方的人会分享智慧、知识、观点和创造,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我要和他们产生交流都是那么的困难。可是,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今天这一代从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出来的人又该如何面对呢?

这个国家,愿意将这个炸弹一般的问题埋下,等到十几年或几十年后再去解决吗?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最有适合学英语的国外报刊大全

最有适合学英语的国外报刊大全 来源   2015-07-09   沪江英语 阅读是英语水平进阶的必经之路,而原汁原味的外国报刊网站、则是保证英语地道不走偏的不二法门。 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浏览外国网站的爱好,一些主流的报刊杂志网站上英文新闻资源丰富,不论你是对什么样的内容感兴趣,养成每天点去外文新闻的习惯,通过阅读最新鲜的新闻事件,感受和揣摩最实用的英文用法,如果能坚持下来你会有很多的收获。 在外文网站的选择方面,BBC、CNN、Reuters、New York Times 等几大新闻网站侧重比较重要的国际新闻热点,而像Daily Mail、Mirror、Huffington Post、Hollywood Reporter 等有不同特色,有些包罗社会万象,有的专注娱乐报道,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总有一款适合你! 以下是英美主要报刊杂志网站大全的汇总,点击最下方的“阅读原文”获得网站的地址链接~ 美国杂志 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 TIME《时代周刊》 Life《生活》 People 《人民》 Cosmopolitan women《世界妇女》 American Home 《美国家庭》 American Child 《美国儿童》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文学》 Scientific American 《美国科学》 Playboy 《花花公子》(只适合成年人阅读) 美国报纸: 最有影响力的报纸: The Los Angeles Times《洛杉矶时报》 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日报》 The New York Daily News 《纽约每日新闻》 Chicago Tribune《芝加哥论坛报》 USA Today 《今日美国》 New York Post《纽约邮报》   较有影响的报纸有: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国际先驱论坛报》 Washington News 《华盛顿新闻报》 Washington Daily News《华盛...

使用Squid搭建HTTPS代理服务器

使用Squid搭建HTTPS代理服务器 发布于 2015年02月25日 由于经常去的一些国外网站如Google、Blogspot、Wordpress被“出现了技术问题”,访问不了,于是我在自己的DigitalOcean云主机上搭建了一个Squid代理服务器用于科学上网。Squid支持HTTP、HTTPS代理,因此能够满足日常访问国外某些网站的需求。然而如果直接使用HTTP连接Squid是明文传输的,在第一次使用时,会马上“出现技术问题”,因此需要使用stunnel加密代理通道。具体配置步骤如下,云主机的Linux发行版是Ubuntu 14.10 x32,如果你使用的是其他发行版,包管理与配置文件路径会略有不同。 安装必要的软件 安装apache2-utils用于HTTP认证文件的生成, apt-get install apache2-utils -y 安装Squid, apt-get install squid3 -y 安装stunnel, apt-get install stunnel4 -y 配置Squid 生成HTTP认证文件,输入对应的密码。这个认证文件用于之后HTTP代理的认证登录,如果不需要登录认证,可以略过。 htpasswd -c /etc/squid3/squid.passwd <登录用户名> 修改Squid默认配置,配置文件位于/etc/squid3/squid.conf。 1. 修改监听地址与端口号 找到TAG: http_port注释,把其下方的 # Squid normally listens to port 3128 http_port 3128 中http_port修改为127.0.0.1:3128,使得Squid只能被本地(127.0.0.1)访问。此处可以修改为监听其他端口号。 2. 修改访问权限与HTTP认证(可选) 若不需要添加HTTP认证,只需将http_access deny all修改为http_access allow all即可,无需下列的操作。 使用如下命令生成认证文件, htpasswd -c /etc/squid3/squid.passwd <登录用户名> 再次打开Squid配置文件/etc/squid3/squid...

浅析PAC,教你动手修改你的PAC文件及user-rule文件实现自动代理

浅析PAC,教你动手修改你的PAC文件及user-rule文件实现自动代理 时间 2015-08-09 13:14:11  阿超的博客 原文  http://www.awolau.com/shadowsocks/start-pac.html 主题 Shadowsocks Shadowsocks作为现在一种很流行的穿墙工具,以其轻量级、速度感人等优点深受广大网友热捧。与VP_N相比,他就像一把锋利的”瑞士军刀”,不用受制于“系统全局代理”模式的困扰,控制更加便捷,基于Socks5安全加密协议,防止GF*W通过分析流量特征从而干扰的问题。而又不像GoAgent这种集中式爬墙模式,一般不会出现全局封锁等现象。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喜欢上Shadowsocks,我相信她一定有给你带来好的体验的方面。 在Shadowsocks里面,系统代理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系统代理模式”,另一种是“PAC代理模式”,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后者,今天这里给大家解析一下PAC模式的原理以及如何修改PAC文件、user-rule文件实现自动代理,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本文更的“科学上网”。 什么是PAC 代理自动配置(英语:Proxy auto-config,简称PAC)是一种网页浏览器技术,用于定义浏览器该如何自动选择适当的代理服务器来访问一个网址。 一个PAC文件包含一个JavaScript形式的函数“FindProxyForURL(url, host)”。这个函数返回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访问规则的字符串。用户代理根据这些规则适用一个特定的代理其或者直接访问。当一个代理服务器无法响应的时候,多个访问规则提供了其他的后备访问方法。浏览器在访问其他页面以前,首先访问这个PAC文件。PAC文件中的URL可能是手工配置的,也可能是是通过网页的网络代理自发现协议(Web Proxy Autodiscovery Protocol)自动配置的。 上面是从维基百科摘录的关于PAC的解释,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图片解释什么是PAC: 简单的讲,PAC就是一种配置,它能让你的浏览器智能判断哪些网站走代理,哪些不需要走代理。用过Shadowsocks的朋友应该会知道, shadowsocks.exe 同级目录下有一个 pac.txt 文件,这正是我们本文刚刚所说的pac配置文件。...